政策解读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作者:     来源: 高昌区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5-06-24     浏览次数:分享按钮

一、管理办法起草背景的深层解析

1、政策出台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需求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战略在高昌区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回溯历史进程,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经历了从"有水喝"到"喝安全水"的转变过程1996年新疆实施防病改水工程,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然而,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农村供水管理中的短板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在高昌区,水资源匮乏与管理制度不健全双重制约着农村居民饮水质量的提升。

高昌区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农业县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严重,原有农村供水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据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农村供水管网老化率超过35%,年漏损水量约占供水总量的20%,部分偏远村庄仍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对饮水品质的要求已从单纯的安全保障升级为对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的全方位需求。

2、国家政策框架下的地方创新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起草直接响应了水利部2019年2号文件《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的核心要求。该通知创造性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三个责任"体系:即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同时要求健全完善"三项制度":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

高昌区在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首先,将"三个责任"细化为具体部门的权责清单,明确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水质监测、水利部门负责工程建设与行业监管的协作机制。其次,针对本地区气候特点,特别强化了应急供水保障条款,要求各供水单位制定分级应急预案,储备应急水源设施。

3、农村供水管理的战略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关系农民群众健康福祉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从公共卫生视角看,安全饮水可有效减少介水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改善饮水条件能使腹泻发病率降低2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完善的供水系统可解放农村劳动力,据估算,高昌区农村居民因取水耗时年均达50小时/户,改善供水条件将直接提升农民劳动生产率。

社会治理制度分析,《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实施将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通过水费制度和用水户参与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培育农村居民有偿用水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政策依据与法律体系的衔接

1、多层次法律体系的系统集成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并非孤立的地方规范性文件,而是构建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共同组成的立体化法律框架之内。从法律位阶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为《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支撑,特别是其中关于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原则。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则从水质保护角度,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污染防控措施等提供了执法依据。值得注意的是,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令第223号)形成了上下衔接的规范体系。自治区规章中确立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受益"原则在高昌区《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中得到了具体化,如在高昌区版本中详细规定了乡镇和村集体参与供水工程管理的具体方式和补偿机制,体现了地方立法细化实施的特点。

2、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应用转化

除法律法规外,《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还引用了多项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在水质管理方面,对接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和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技术指导意见通知的要求,将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指标纳入日常检测范围。在工程建设方面,引用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对取水构筑物、输配水管网、净水设施等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出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多项国家战略和地方政策形成协同。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村供水保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程相互促进;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水源保护与河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政策合力;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供水信息化建设与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高昌区在政策设计中特别注重了跨部门协同机制,如《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开展水源水质监测,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发展改革部门应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优先列入民生工程等,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起草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1、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决策机制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起草过程体现了现代治理中的参与式决策理念。高昌区水利局不仅征求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还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了供水企业、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代表的建议。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有效避免了政策制定中的"闭门造车"现象,增强了办法的可行性和认同度。

在征求意见阶段,高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删除第七条发改部门负责入户部分费用的核定和监管"的建议被采纳;吐鲁番市自然资源局高昌区分局关于供水工程用地保障的意见促成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条款。这种对不同意见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政策制定的包容性和务实精神。

2、问题导向的精准施策路径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起草建立在扎实的问题诊断基础上。高昌区水利局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区农村供水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识别出四大类突出问题:管理体制不顺导致责任落实难、工程建设和运行经费不足导致可持续性差、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服务水平低、监管手段落后导致水质保障弱。针对这些问题,《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设计了精准的解决方案:通过明确"三个责任"解决管理体制问题;通过建立各级财政资金+水费收入"的双渠道经费保障机制解决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落实问题;通过推行专业培训制度解决人才问题;通过建立定期水质检测制度和信息化监管平台解决监管问题。这种问题导向与对策"的精准匹配,大大提高了政策的实效性。

3、风险评估与制度弹性设计

在起草过程中,高昌区水利局通过组织咨询专业人员开展了农村供水政策风险评估,重点分析了《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实施可能面临的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针对评估结果,办法中增设了多项条款:如应当加强农村供水应急水源或者备用水源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实行多水源、多水厂联网供水;规模化供水工程应当规划建设应急水源或者备用水源。这种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使《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具备了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面对气候变化、经济波动等不确定因素时保持制度稳定性。同时,办法还建立了定期评估修订机制,规定每年对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制度与时俱进。

第四章核心内容的创新与突破

4、责任体系的网格化构建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在责任划分上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纵向层面,建立了"区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供水单位"四级责任链条;横向层面,明确了水利、卫健、生态环境、发改等10个部门的职责边界。特别创新的是,将“三个责任”的具体管理责任人在政府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供水单位管理方面,办法鼓励区域性、专业化供水单位统一运行管护农村供水工程,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县域统管。这种明确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思路,符合高昌区农村供水的实际。

5、运行维护的标准化流程

为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构建了农村供水运行维护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巡查、维护、检测、档案、报告等各项管理维护制度;二是定期维护制度,对净水设备、消毒设施等关键部件制定定期保养维护;三是供水水质、水量和水压符合规定标准;四是应急抢修制度,建立因施工或者检修等原因,确需临时停止供水的,应当在临时停止供水二十四小时前通知用水户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紧急事件,无法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户,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连续超过四十八小时不能恢复正常供水的,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必要应急供水等措施,保证用水户基本生活用水需要。

四、实施保障与未来展望

1、多维度的保障机制构建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此设计了多维度的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方面,各乡镇成立农村供水配备专职人员;在资金保障方面,建立区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在人才保障方面,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在监督保障方面,将农村供水管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为调动各方积极性,办法还设立了以奖代补机制,对运行管理良好的供水单位给予项目倾斜和资金奖励;开展"标准化水厂"评选活动。这些正向激励机制将有效促进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水价形成与负担平衡机制

水价政策是《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中的敏感点和关键点。办法遵循"补偿成本、公平负担、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了分类水价制度:生活用水保本经营、工商业用水适度盈利。

3、智慧化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面向未来,高昌区规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全覆盖,5年内完成智慧供水管理平台的建设集成水源监控、管网调度、水质监测、收费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民实现手机APP缴费、报修和查询水质信息,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便捷服务。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高昌区农村供水实现从"水源""水龙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这一远景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呼应,将彻底改变农村饮水的历史面貌,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结语:从政策文本到民生实效

《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高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新阶段。从政策文本到民生实效,还需要在宣传培训、试点示范、监督检查等环节持续发力。要通过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开展"供水开放日"活动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晓率;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开展示范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政策落地不打折扣。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相信随着《高昌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的全面实施,高昌区农村居民将告别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历史,迎来"共饮放心水润泽千万"的美好未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政策解读咨询单位:高昌区水利局

政策解读咨询电话:0995-8522859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分享按钮
7d5050cd966a4a05b9b6187c3c30bac2
8b26c2fd85bd43ffa6cbb3a4dbc9a462